找到相关内容57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止的修习

    自然能调伏烦恼,产生防非止恶的功效—即定共戒。有了定的基础之后,便可在安稳的心境中观察诸法的事理,生起智慧。如阿姜查说:“心借由专注一个禅修主题上而达到平静,这就是奢摩他(止)。”“你必须建立些许多的...不正知住而有所作,於所修断不勤加行,随顺生起一切烦恼,身心昏味,无堪任性。睡眠者,谓心极昧略。掉举者,谓因亲属(国土、不死)寻思,或随忆念昔所经历戏笑欢娱之事,心生宣动腾跃之性。恶作者,谓因寻思亲属(...

    如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0339502.html
  • 札嘎仁波切著:山法宝鬘论(四)

    次第法便已经足矣。依此可以调伏烦恼,可以生起地道功德,因而再没有比它功德更大的法门了。如果还想另外去寻找其它比这功德更大的法门,则此人显然已被魔加持了。因此,我们必须一心一意地修持这一法门。  一心一意...福德固然很大,可是如果住于静处认真调伏自相续,则已相当于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,因此福德远远胜过前者,是最殊胜不过的了。  《富楼那请问经》中也说:“舍俗出家后远离一切愦闹,于遥远之寂静山间、林园处安住,精...

    札嘎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3642030.html
  • 佛教禅定实修体系(六)

    专注力来调伏烦恼。   佛涅,不;槃,覆。此处指的是法身不覆藏的本性。这是经由圆满佛陀的智慧开示才能证知的,即是指无我慧。这是只有经由禅定才能亲证的。   佛涅,不;槃,去来。不去不来于生死之此岸;不再...”观及“法无我”观。   佛有余依涅槃。烦恼障已被摧毁,但是所知障仍存,这是小乘所成就的涅槃。证得有余依涅槃后,除了有形的肉体以外,还有细微的精神体活动。行者以天人或人的形式继续存活直到终究证得佛果。...

    陈健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5143017.html
  •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(1)

    清净毗尼方广经》要说:“毗尼毗尼者 ,调伏烦恼,为知烦恼,故名毗尼。”又说:“烦恼不起, 是毕竟毗尼。”毗尼的汉译是律,律的作用是知烦恼,伏烦 恼,若能直下不起...悭烦恼品〉,谓若菩萨学习般若波罗蜜多,则不 应生起烦恼心、悭心、破戒心、嗔恼心、懈怠心、散乱心、 愚痴心。 又说:“菩萨学般若波罗蜜,皆摄诸波罗蜜。 ” (7...

    释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3446264.html
  • 试析《解深密经》六度十八分大意

    过程,此时自心能调伏烦恼,而不被它所制伙。这是从初地以后到八地所修的名近波罗密多。  大波罗密多:从八地起,仍须长时间不断地修行,仗六度的力量越米越强大。  善法成就越来越多,到此时一切烦恼皆不现行,...从生死(烦恼)的此岸到涅槃(菩提)的彼岸。六度就是我们从学佛到成佛过程中借助的一种正当的方法,简略讲即力布施、持戒。忍辱、精进、静虑、智慧共六种。  布施:从因上讲,现世就能从自我的悭吝,除他的贫穷,...

    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247981.html
  •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(2)

    随师教作,是名   有信,是名有定,是名毗尼。”(大正十二,页三一中)   毗尼即是能调伏,透过破除疑心而得解脱,再由慧发定,由定发慧,即是清净。另外,亦提到了知烦恼的毗尼:   “十二有支,所谓无明...)   藉由了知烦恼之缘起性空,即能调伏烦恼。   <菩萨戒条数>   在《阿差末菩萨经》中提到与〈戒品〉相同的摄善法(六度)等行持的内容,以及提到菩萨戒净不可尽,有六十四事:   “菩萨之法当云何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860061.html
  •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略注

    自不能调伏烦恼,终沦恶趣,何由能成菩提,而救一切众生?  五校量得失。  多瞋众生在在生中所受之身恶毒充满,故应修习慈愍之心,永远离于瞋恚怨结,平等平等,利益安乐一切众生,若如是思惟,离瞋结已。  ...二:初赞德。有二:初赞自行德。  大德世尊,一切智者于诸法性能正觉了,遍知众生善恶二业,凡愚由此生死往来。善能开悟三乘之道,及以三乘同归一乘。一切众生根性差别,及以烦恼缠盖之中有如来种,普皆明见,无有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165299.html
上一页123456下一页